欢迎访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登录  |  注册
东南亚制剂研发趋势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气候变化、抗药性和劳动力减少给东南亚作物保护的研究和开发带来了挑战。虽然挑战很多,但从制剂技术角度看,机遇也很多。
材料、技术和设备的变化正在为农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例如,表面和界面技术的发展,以及纳米和控释技术的发展,都是推动制剂创新的前沿技术进步。  
无人机等施药技术为东南亚农药剂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这些技术要求农药剂型具有更好的悬浮性、黏附性和渗透性,这促进了剂型的优化和环境友好型剂型的开发。同时,无人机精准施药可以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也促进了无人机专用剂型的开发。  


第三个机会是智能制剂,用以满足不同作物和害虫的需求。总体而言,技术变革正在推动农药剂型朝着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面对每个研发项目时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这三个切入点: 

1.主要病虫害: 根据目标区域病虫害的变化趋势,研发部门需要寻找创新的病虫害解决方案。例如,柑橘黄龙病、小麦赤霉病、茎腐病等。团队应针对特定区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需求寻找突破点。 


2.农业技术: 剂型技术研发应结合新的施用技术和施用方式,开展剂型创新,如无人机植保专用剂型和助剂、水田高效省力剂型等。

3.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对制剂的开发和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新型表面活性剂、绿色材料、新的测试和表征技术等。

无人机飞防制剂


目前无人机飞防所采用的剂型仍以东南亚地区常规田间喷洒所采用的剂型为主。开发适合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的专用剂型正在成为无人机植保研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G)等传统剂型可能面临淘汰,油悬(OD)、微乳剂(ME)等一些新型剂型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对于无人机防治的专用剂型,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低稀释倍数下的稳定性
在低稀释倍数下,制剂配方体系需要具有较高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在短时间内,配方不应出现分层沉淀、油水分离、絮凝和活性成分分解等问题。 
多种制剂混合施药
由于施药过程的复杂性,农民通常会同时施用多种制剂。 因此,在低稀释倍数下多种制剂混合时需要有良好的相容性。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种制剂配方混合、配方/肥料/桶混助剂混合的稳定性要求。 


良好的界面性能

由于无人机植保单位面积喷药量较低,需要减少药液的蒸发,降低飘移,同时也需要提高药液的沉积、润湿、铺展性能,以保证药剂药效的充分发挥。 

与应用设备结合


无人机喷药具有低稀释倍数、单位面积用药量少的特点,因此,无人机施药质量是保证药效的关键。这需要开发人员充分考虑不同冠层中雾滴沉积的蒸发、飘移和分布等因素。此外,针对果树、山区林业等特殊场景的喷药,研究人员还需要通过剂型和仪器的调整,优化喷药质量。 


此外,助剂在提高无人机施药质量和药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专用罐混助剂的开发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些新型、可生物降解的助剂在调节液滴大小和粒度分布,减少蒸发和漂移,增加有效成分的沉积、铺展和渗透,提高抗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


现在对于农药剂型的开发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效、安全一直是剂型研发的主旋律,现在省力、省成本是新的要求,精准、多功能是新的亮点。 


制剂配方的研发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目标或害虫发生的特征;  


•施药场景及施药技巧;  


•高效、环保、省时、省力;


•高效靶向输送,最大限度提高生物利用率;  


•活性成分的物理化学特性;

•成本与市场。

纳米技术与控释技术


纳米剂型的本质是通过减小或降低粒径带来性能和防治效果的改变,粒径小增加了农药剂型颗粒的比表面积,提高了药剂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将农药更精准地递送到靶点,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但目前纳米制剂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1)加工制造成本仍然较高;2)性价比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3)环境安全问题。因此,我认为纳米制剂的应用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仍需时日。 


缓释和控释配方可以延长保质期,减少使用次数,提高非目标生物的安全性(例如除草剂),并丰富制剂的组合和功能(例如 ZC)。 控释制剂必须在目标时间范围内以适当的速率释放活性成分,这需要精确的制剂控制和材料设计。 


制剂稳定性方面,需要保证纳米颗粒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凝絮,这需要使用高效助剂和并应用创新的制备方法。

助剂的开发也是一个重点方向。  
纳米技术与控释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通常成本较高,降低生产成本、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还有就是对材料的要求,在微塑料风险和全球禁塑的影响下,环保材料的研发对纳米和控释剂型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市场上一些采用缓释技术的农药剂型产品,可能会逐渐被可降解的生物材料所取代,这应该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应对抗药性


对于研发来说,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抗药性。要做到这一点,抗性管理需要成为开发化学农药解决方案时需要关注的长期战略。随着农药继续大规模投入农业,抗性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避免,但关键是要思考如何减缓这一过程。 

抗药性监测


首先,作物保护公司团队需要加强对抗药性监测能力,根据防治对象的特点,充分了解抗性的发展程度,在田间建立抗性监测系统尤为重要。病虫害抗性数据必须及时反馈给作物保护公司或农民,为制剂开发和使用策略调整提供依据。这或许就是数字技术的用武之地。无人机的遥感和作保公司的数字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针对其种植区域的抗性情报。简而言之,快速准确的决策是关键。  

复配制剂


二是复配剂型开发。利用农药抗药性的周期性差异规律,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合物组合,结合多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开发复配剂型。实践证明,这样可以降低抗药性产生的速度,不仅能增强药效,还能有效减缓病虫害对单一有效成分的抗药性。  

轮换解决方案


第三,公司应轮换用药。农艺学家和农民必须掌握多种应对抗药性问题的手段。研究人员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病虫害抗性差异的周期模式制定策略。对于作物保护公司来说,通常做法是进行产品储备,并在不同作用模式之间交替使用,以减缓抗性的产生。 


掌握正确的剂量


四是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掌握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成分的环境浓度阈值,特别是对新化合物来说,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过度防治,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快速增长。

来源:ABG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欢迎投稿,留言联系小编。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