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登录  |  注册
重大突破!全球首个针对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原创性生物农药分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9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京举办“靶向真菌几丁质修饰抑制剂研讨会暨成果转化签约仪式”。此次签约的靶向真菌几丁质修饰抑制剂,源于该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多年来对农业重大病虫害几丁质生物合成、组装、降解与修饰机制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青团队研发,突破了长期以来全球绿色安全农药研发的瓶颈,标志着绿色农药创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宋宝安,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陶传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刘万才等多位领导、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植保所所长陆宴辉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本次转化的科技成果。

几丁质,病虫害的软肋

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氨基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节肢动物等生物体中。它构成了虾、蟹、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以及一些真菌的细胞壁。自十九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几丁质在工业、医疗和化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布料、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等。

在农业科学中,几丁质也是重点研究对象。杨青教授指出,几丁质是许多农业害虫和病菌体内的关键组成部分,且与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密切相关。由于几丁质不存在于人类、脊椎动物和植物中,自20世纪70年代起,靶向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农药就被视为理想安全的绿色农药。然而,由于基础研究进展缓慢,相关农药的创制一直受限。

杨青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十五年中,对几丁质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和组装机制,并提出了几丁质修饰酶作为抗真菌剂开发的靶标。团队还阐明了昆虫表皮几丁质水解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自然》《自然·通信》《自然·微生物》等国际顶级期刊,揭示了植物病原菌几丁质的生物代谢过程及靶向抑制机制。这些理论突破为开发靶向病虫害几丁质相关生物过程的绿色农药奠定了核心基础。

“此次转化的真菌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具有高效、高生物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治多种重大作物真菌病害,是全球首例针对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原创性生物农药分子。”该团队首席科学家杨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攻关,该团队揭示了植物病原菌几丁质生物代谢过程和靶向抑制机理。这些理论突破为靶向病虫害几丁质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开发人畜安全的绿色农药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产品,即将走上市场

随着研究难关的攻克,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日渐临近。杨青教授介绍,此次转化的真菌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具备高效、高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主要作物的真菌病害。作为全球首个针对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原创性生物农药分子,该成果标志着农药领域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成为领域内的成功典范。

据介绍,靶向几丁质生物过程的农药具有3大优势:一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在作用机制上,也就是说源头上它做到了安全无毒;二是很低的抗药性,因为它是现有病虫害无法抵抗的新机制、新靶标;三是病害广谱性,所有农业病虫害中均存在。杨青研究员表示,靶向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原创农药未来可期,将改变目前杀虫剂/杀菌剂近380亿美元的市场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理论创新到农药产业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不仅为农药创制提供了重要的颠覆性新靶标,还通过靶向筛选发现了新农药分子,是生物化学农药、植保学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尤其是,杨青团队潜心十余年开展几丁质相关生物学研究,实现了靶标发现向农药分子创制的闭环,为新农药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

钱院士表示,杨青教授团队的重大成果是原始理论创新到农药产业化的关键跨越。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该成果为农药创制提供了重要的颠覆性新靶标,靶向筛选发现了新农药分子,是生物化学农药、植保学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二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杨青团队潜心十余年开展几丁质相关生物学研究,实现了从靶标发现到农药分子创制的闭环,为新农药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三是在产业转化方面,建议在农药制造、制剂创新过程中使用更为前沿的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从理论到实践,从论文到产品,成果转化是科技变成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成果转化的源头来自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此次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展示了从基础理论突破到成果转化的完整路径。
此次签约的承接方中保集团作为植保所的全资公司,在这一历史性的科技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保集团作为植保所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利用其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双重优势,着手新作用机制农药的产品研发、产品登记、药效验证等工作,将理论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真正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绿色发展。中保集团将以此次成果转化为契机,继续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依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强大科研支持,不断推动农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保集团、新京报等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欢迎投稿,留言联系小编。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