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登录  |  注册
聚焦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标准官网

    豇豆是我国主要的豆类蔬菜,营养价值和口感俱佳,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然而近十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豇豆上灭蝇胺、水胺硫磷、氯唑磷、氧乐果、啶虫脒等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更常检出毒死蜱、甲胺磷、克百威等禁用农药,豇豆已成为农药残留问题的“重灾区”。为全面有效治理豇豆农药残留,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对S市豇豆农药残留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S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目前S市豇豆种植主体共244家,种植面积310.34亩。全市160家农资经营单位签订《农业投入品经营承诺书》,并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农资店、行政村和生产基地张贴《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和《禁限用农药名录》等。今年S市共开展省级豇豆风险监测12批次,市级豇豆风险监测9批次,县级风险监测68批次、监督抽检17批次,快速检测384批次。

S市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工作确有实效,但仍存在一些当下豇豆治理的共性问题:


1、部分镇街在思想上对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工作重视还不够,对相关要求领会不到位。基层对豇豆种植、科学用药还有绿色防控技术的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2、未能有效的转变豇豆种植小散户的传统生产模式。S市种植总面积310.34亩,种植面积在1亩以下的约占一半,散户居多。


3、农资销售主体规模不一,数量较多,S市有160家农资经营单位,监管难度大。部分农药经营点未建立完整的农药实名购买购销台账。


4、部分基层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与当前要求不相适应。总体呈现为检测范围较窄,检测指标偏少,检测准确度不高,胶体金等快检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落实“用什么,检什么”的要求不到位等。


5、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不健全,乡镇及村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村级出现真空、监管缺位的状况。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针对性对策:


一、有序推进豇豆生产结构调整,加强科学生产指导。1、适度降低散户的豇豆种植规模,依法依规、有序引导小散户种植别的比豇豆更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同时有序引导和扶持农企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绿色种植。2、对豇豆种植主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技术指导,突出全程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要注重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3、打造豇豆种植的标准化基地,构建一套适合不同规模豇豆种植主体可复制、可推广的豇豆绿色标准化种植模式。


二、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构建预警及时、处置有力的风险防控体系。1、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空间布局,织牢织密豇豆质量安全监测网。2、定期开展检测能力验证考核,积极开展检测能力扩项,不断提升基层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加大定量检测和胶体快速检测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快推广胶体金速测技术的应用。3、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在超市等建设承诺达标合格证准入试点。上市前要批批检,一旦检测出问题,就进入当地行业的“黑名单”,确保不安全不上市。


三、把控投入品源头治理,提高农资经营主体门槛。1、推广以县(区)为单位,按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从源头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资市场。2、建设专业农资销售人员队伍,提高职业准入门槛。加强农资销售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产品知识和职业道德。3、加大对豇豆上高效、经济、环保、快降解、安全间隔期短的农药品种开发,并大力培育抗病虫害的优良豇豆品种。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监管力量下沉,建立乡镇和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员队伍。1、加大基层网格员、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加强人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发挥好一线安全员“神经末梢”的作用。2、落实好基层网格化管理。利用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实时的更新豇豆种植主体的名录,准确掌握豇豆种植者的生产规模、用药习惯、采收时间等信息。


五、紧盯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落实检打联动和行刑衔接。对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的,要以零容忍态度立即组织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布不合格豇豆信息,利用反面典型,分析通报,教育警示。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震慑效益。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